-
負責任消費與生產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 Production
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商場管理部(下簡稱全家)吳昇輝部長率該部宋源豪資深經理、陳柏翔襄理,於2025年10月16日拜會國立東華大學徐輝明校長、何俐眞總務長,就校園內全家所經營商場(多容館、集賢館)交流意見。 [...]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臺灣文化學系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經費支持下,持續推動「走出教室、進入田野」實作型課程。114年10月4日(星期六)「田野調查」課程帶領學生前往花蓮鐵道園區二館「花蓮好事集」,展開一場以「責任消費與地方文化」為主題的田野學習活動。 [...]
在氣候變遷日益加劇的當下,教育現場更需積極介入永續議題。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師生於2025年10月9日,在永續發展中心支持與協力推動下,參與「第十二屆銀川食農教育園遊會」,設置以「2050淨零碳排四大解方」為主題的大地大富翁闖關遊戲攤位,將抽象的氣候知識轉化為孩子們可以理解與參與的實際行動。 [...]
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周慧君教授帶領四年級大學生廖廷恩、洪聖旻、鄭宜蓁、吳毓馨、柯逸欣,組成「森海尋器」專題團隊,於 2025年6月 21-22日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功舉辦一場以永續、環保與綠色生活為核心的「無包裝市集」,以展現大學善盡社會責任之重要使命。該活動不僅設立20個攤位、獲得超過300人參與響應,同時於近日獲得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之「青年鏈結地方產業專題成果補助計畫」兩萬五千元,以及富邦人壽花禾通訊處五千元之經費補助,為團隊在場地、物資、人力上的實踐提供資源支持,展現出校外機構對學生實作與社會參與之高度肯定。 [...]
國立東華大學於2025年9月1-6日舉辦「垂直整合專題(三)-科技農牧與循環資源再利用」移地教學課程,不僅關注藍碳與生態復育,也將「在地文化走讀」作為核心學習單元。課程帶領學生走入澎湖的街道巷弄與漁村社群,讓青年學子親身體驗地方文化創意如何轉化為永續發展的驅動力。 [...]
在花蓮縣環保局補助支持下,由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洪耀明教授主持之「KKF微生物菌水與廚餘液態處理示範計畫」,於7月完成收割試驗田水稻,並自2025年6月23日至7月23日順利完成五場實作型教學課程,展現社區型廚餘去化與碳減量的具體研究成果。 [...]
為協助東部農友掌握低成本、零污染的有機耕作新技術,國立東華大學驗證中心於7月18日舉辦「KKF自然農法」推廣活動,特別邀請「台灣新良食.淨土文化推廣協會」創會長、KKF自然農法在臺推廣中心總召陳瑞芳擔任講師,分享源自泰國「米之神基金會」Daycha先生推廣逾20年的自然農法經驗。 [...]
為推動能源素養向下扎根,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於7月1日至4日舉辦「2025跨域綠能科學營」,特別為國中小學生量身設計結合AI人工智慧、再生能源、環境永續與動手實作的跨域特色課程,吸引來自花蓮縣內外學員熱烈參與。 [...]
為了讓綠能行動不只停留在理論,更走進生活、走進土地,有限責任花蓮縣綠電學習社區合作社於2025年6月18-19日,攜手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師生與社區夥伴,共同展開一場為期兩天一夜的「跨區域公民電場觀摩暨交流活動」。此行走訪雙北與宜蘭,深入實地參訪臺灣最前線的公民電廠與能源設施,不僅貼近當前能源發展現場,也從中挖掘出公民參與、能源自主與生態共存的多元路徑與靈感。 [...]
國立東華大學5月25日舉辦通識英語選修課程「英語導覽解說」戶外解說實作活動,由語言中心講師吳佩儀帶領20位來自人社、理工、管理、教育、環海、藝術與原住民族學院學生,並結合來自瓜地馬拉、印尼、泰國、宏都拉斯、聖露西亞、菲律賓及巴西的國際學生,共同踏查花東縱谷地景與在地文化,學習原住民族智慧,實踐生態保育理念,展現英語導覽與文化共學的多元能量。 [...]
由國立東華大學學生自治會主辦的2025洄潮計畫音樂祭,於5月10-11日於東華大學圖書館前大草坪盛大舉行,活動圓滿落幕。連續兩日的音樂祭匯聚12組實力樂團登台演出,包含P!SCO、吾橋有水、無妄合作社、宋德鶴、裝咖人、沒有才能、拍謝少年、老王樂隊、海豚刑警、八青哥、紙鳶,以及粗大Band等,在開放的東華大草原上奏出搖滾與獨立音樂的澎湃旋律,為花蓮春末注入前所未有的青春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