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行動 Climate Action

國立東華大學於2025年9月30日正式發布《2024年永續報告書》,除援例以一頁式摘要、永續特刊和永續實績,簡要向社會大眾分享東華於生態環境保育、人才培育及社會參與的具體作為,更首次於利害關係人問卷施測與分析中導入「重要表現分析法(Important Performance Analysis, IPA)」,鑑別報告重大主題,並將防災議題納入其中,完整揭示東華長期累積的防災研究成果及0403花蓮地震後的行動,期盼成為東部地區乃至國際級的研究重鎮,為降低災害風險盡一份心力。 [...]

國立東華大學參與花蓮市國興里9月21日晚間舉辦的「韌性社區防災實兵演練」。本次演練由國興里發起,偕同花蓮縣消防局、紅十字會等單位合作,模擬強震後的多重災害情境,全面檢驗日常整備措施與兵棋推演的實際成效。 [...]

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主辦的「2025 USR EXPO」於9月12-13日在臺北花博爭艷館盛大舉行,國立東華大學以「智匯綠經濟 合作永共融」為核心精神,透過實體展覽向全國大學與社會大眾展現多年來深耕社會、連結在地、邁向永續的豐碩成果。 [...]

國立東華大學日前於連續兩個週六舉辦新生健康檢查,共有2,162名新生接受檢查,活動依明確動線分三大區域並專人引導分流,平均約30分鐘即可完成。現場抽樣調查顯示,學生對健檢服務整體滿意度達94%,顯示本學年度新生健檢在效率與品質上均獲肯定。 [...]

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周慧君教授帶領四年級大學生廖廷恩、洪聖旻、鄭宜蓁、吳毓馨、柯逸欣,組成「森海尋器」專題團隊,於 2025年6月 21-22日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功舉辦一場以永續、環保與綠色生活為核心的「無包裝市集」,以展現大學善盡社會責任之重要使命。該活動不僅設立20個攤位、獲得超過300人參與響應,同時於近日獲得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之「青年鏈結地方產業專題成果補助計畫」兩萬五千元,以及富邦人壽花禾通訊處五千元之經費補助,為團隊在場地、物資、人力上的實踐提供資源支持,展現出校外機構對學生實作與社會參與之高度肯定。 [...]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草圖學社」團隊,今夏受農村水土保持署「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計畫支持,駐點花蓮玉里鎮的安通社區。這個位於東部山林之間的溫泉小村,以其閩、客、原融合的文化底蘊,成為學生實踐所學、投入地方創生的理想場域。 [...]

為落實淨零永續與循環經濟教育,國立東華大學於2025年9月1-6日,結合多系所師生共同參與「垂直整合專題(三)-科技農牧與循環資源再利用」課程,展開澎湖馬公地區之移地教學與實習。此次課程聚焦海草床生態認識與藍碳碳匯效益探究,並結合海洋廢棄物與水產剩餘資材的循環利用,實踐藍碳復育行動。 [...]

國立東華大學永續發展中心里山里海辦公室執行長孫夏天博士後研究員9月2日接獲聯合國「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政策平台(IPBES)」的邀請擔任《第二次全球評估》(2nd Global Assessment)的領銜作者,這是臺灣首次有學者獲得此殊榮! [...]

當暑陽灼熱地灑落在花蓮玉里鎮安通部落的土地上,一群來自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青年,正以汗水與熱情,走進部落、走進歷史與文化的深處。他們是「草圖學社」,也是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114年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的駐村行動者,透過實地調查、文化參與與產品設計,書寫屬於世代共學與地方共好的洄游故事。 [...]

在花蓮縣環保局補助支持下,由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洪耀明教授主持之「KKF微生物菌水與廚餘液態處理示範計畫」,於7月完成收割試驗田水稻,並自2025年6月23日至7月23日順利完成五場實作型教學課程,展現社區型廚餘去化與碳減量的具體研究成果。 [...]

「海廢清除後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國立東華大學攜手產官學研聯手交出一份創新又動人的答案。2025年6月30日,由國立東華大學社會責任行動中心、能源科技中心與多個產官學研單位共同發起的「澎湖鎖港杭灣海底藝術化碳匯設施暨珊瑚復育公益活動」正式展開。透過在地與跨域協力,將廢棄的海漂木質資材經高溫氣化技術轉化為生物炭,再結合3D列印與環境藝術,製作成「藝術化碳匯複合材料結構礁體」,進駐澎湖鎖港杭灣海底,實現固碳、復育珊瑚與美化海洋環境的多重目標。 [...]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挑戰並促進亞太區域永續發展,國立東華大學與印尼 Pertamina大學共同主辦「第三屆自然為本解決方案與氣候變遷國際研討會(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 Climate Change, RESILIENCE 2025)」,於2025年6月3在印尼雅加達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