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地生態 Life on Land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永續城鄉-深化在地連結系列課程」。社會學系「社區參與行動」課程獲得補助,於11月6日師生42人,在地球公民基金會(以下簡稱地公)副執行長黃靖庭與教育專員劉思怡的帶領與解說下,前往位於秀林鄉富世村進行田野實察。並聽取富世村壘球場反亞泥自救會成員白誠實先生分享親身經歷。課程除了引發學生對花蓮在地議題與社會的關懷外,也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不平等,環境永續以及公平正義的重要性。 [...]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暨海洋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李光中教授榮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獎,表彰其在里山倡議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卓越貢獻。10月18日「綠色奧斯卡」表揚大會上,李教授與14位得獎者及3組團體共同受獎,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肯定其結合學術、民間與公部門力量,為臺灣自然資源保全活用作出重要貢獻。 [...]
國立東華大學於2025年9月30日正式發布《2024年永續報告書》,除援例以一頁式摘要、永續特刊和永續實績,簡要向社會大眾分享東華於生態環境保育、人才培育及社會參與的具體作為,更首次於利害關係人問卷施測與分析中導入「重要表現分析法(Important Performance Analysis, IPA)」,鑑別報告重大主題,並將防災議題納入其中,完整揭示東華長期累積的防災研究成果及0403花蓮地震後的行動,期盼成為東部地區乃至國際級的研究重鎮,為降低災害風險盡一份心力。 [...]
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主辦的「2025 USR EXPO」於9月12-13日在臺北花博爭艷館盛大舉行,國立東華大學以「智匯綠經濟 合作永共融」為核心精神,透過實體展覽向全國大學與社會大眾展現多年來深耕社會、連結在地、邁向永續的豐碩成果。 [...]
喜訊再傳!國立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縱谷跨域書院)三年級的溫子謙同學以創新的「落葉資源再利用研究」實踐環境永續行動,榮獲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114(第四屆)永續力獎學金」。除獲頒10萬獎學金,並將參與為期12個月的Epoch School培力計畫。 [...]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8/28-9/1舉辦為期五天的先修課程「認識花蓮」,提供準大一新生能夠在開學前擁有機會,搶先一步來到學校跟隨幾位優秀教授,一同認識東華的特色和花蓮這塊好山好水,但並不無聊的土地。 [...]
為協助東部農友掌握低成本、零污染的有機耕作新技術,國立東華大學驗證中心於7月18日舉辦「KKF自然農法」推廣活動,特別邀請「台灣新良食.淨土文化推廣協會」創會長、KKF自然農法在臺推廣中心總召陳瑞芳擔任講師,分享源自泰國「米之神基金會」Daycha先生推廣逾20年的自然農法經驗。 [...]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於6月18日公布「2025年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全球共130國超過2,526間大學參與評比(較去年增加374間),以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進行評比,國立東華大學在「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項目於全球65名(全臺5名)、「陸域生態」於全球91名(全臺3名),顯示東華大學近年於社會責任、環境永續的實際影響力,獲得國際組織肯定。 [...]
國立東華大學114年6月5日在花蓮崇德水域-清水斷崖舉行獨木舟課程永續發展校外教學活動,主要融入花蓮獨特的地形和自然環境,特選以險峻壯麗聞名的清水斷崖為教學場域,得以觀察0403地震前後蘇花公路地形樣貌劇變情形。課程中結合花蓮天然教育資源,將廣闊的崇德海域作為修課學生最具挑戰性的實踐舞台。面對大自然風、浪、湧、海流等變化莫測的考驗,藉由獨木舟元素深入地認識崇德海域當地海洋生態系和花蓮山海之美構築出的依存關係,鼓勵學生走出教室、擁抱大自然。 [...]
國立東華大學5月25日舉辦通識英語選修課程「英語導覽解說」戶外解說實作活動,由語言中心講師吳佩儀帶領20位來自人社、理工、管理、教育、環海、藝術與原住民族學院學生,並結合來自瓜地馬拉、印尼、泰國、宏都拉斯、聖露西亞、菲律賓及巴西的國際學生,共同踏查花東縱谷地景與在地文化,學習原住民族智慧,實踐生態保育理念,展現英語導覽與文化共學的多元能量。 [...]
2025年曼波新城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於5月17日在風光明媚的花蓮新城鄉七星潭盛大展開,吸引來自臺灣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匯聚,共同以海岸邊的自然石材與漂流木打造兼具藝術美感與生態意涵的創作。 [...]
為積極響應校務發展ESG行動願景,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於5月23日舉辦「永續環境-節能低碳」教育實踐活動,帶領師資生前往台電銅門水力電廠木瓜溪文物館進行實地導覽與學習,深化大學生對節能減碳與綠色生活的認知與實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