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地生態 Life on Land

喜訊再傳!國立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縱谷跨域書院)三年級的溫子謙同學以創新的「落葉資源再利用研究」實踐環境永續行動,榮獲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114(第四屆)永續力獎學金」。除獲頒10萬獎學金,並將參與為期12個月的Epoch School培力計畫。 [...]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8/28-9/1舉辦為期五天的先修課程「認識花蓮」,提供準大一新生能夠在開學前擁有機會,搶先一步來到學校跟隨幾位優秀教授,一同認識東華的特色和花蓮這塊好山好水,但並不無聊的土地。 [...]

為協助東部農友掌握低成本、零污染的有機耕作新技術,國立東華大學驗證中心於7月18日舉辦「KKF自然農法」推廣活動,特別邀請「台灣新良食.淨土文化推廣協會」創會長、KKF自然農法在臺推廣中心總召陳瑞芳擔任講師,分享源自泰國「米之神基金會」Daycha先生推廣逾20年的自然農法經驗。 [...]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於6月18日公布「2025年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全球共130國超過2,526間大學參與評比(較去年增加374間),以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進行評比,國立東華大學在「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項目於全球65名(全臺5名)、「陸域生態」於全球91名(全臺3名),顯示東華大學近年於社會責任、環境永續的實際影響力,獲得國際組織肯定。 [...]

國立東華大學114年6月5日在花蓮崇德水域-清水斷崖舉行獨木舟課程永續發展校外教學活動,主要融入花蓮獨特的地形和自然環境,特選以險峻壯麗聞名的清水斷崖為教學場域,得以觀察0403地震前後蘇花公路地形樣貌劇變情形。課程中結合花蓮天然教育資源,將廣闊的崇德海域作為修課學生最具挑戰性的實踐舞台。面對大自然風、浪、湧、海流等變化莫測的考驗,藉由獨木舟元素深入地認識崇德海域當地海洋生態系和花蓮山海之美構築出的依存關係,鼓勵學生走出教室、擁抱大自然。 [...]

國立東華大學5月25日舉辦通識英語選修課程「英語導覽解說」戶外解說實作活動,由語言中心講師吳佩儀帶領20位來自人社、理工、管理、教育、環海、藝術與原住民族學院學生,並結合來自瓜地馬拉、印尼、泰國、宏都拉斯、聖露西亞、菲律賓及巴西的國際學生,共同踏查花東縱谷地景與在地文化,學習原住民族智慧,實踐生態保育理念,展現英語導覽與文化共學的多元能量。 [...]

2025年曼波新城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於5月17日在風光明媚的花蓮新城鄉七星潭盛大展開,吸引來自臺灣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匯聚,共同以海岸邊的自然石材與漂流木打造兼具藝術美感與生態意涵的創作。 [...]

為積極響應校務發展ESG行動願景,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於5月23日舉辦「永續環境-節能低碳」教育實踐活動,帶領師資生前往台電銅門水力電廠木瓜溪文物館進行實地導覽與學習,深化大學生對節能減碳與綠色生活的認知與實踐。 [...]

由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吳冠宏教授率領的「續修花蓮縣志」編纂團隊於4月開始舉辦「花蓮學系列講座」,4月15日邀請地球公民基金會黃斐悅副執行長,與同學分享她在花蓮這15年以來,致力於環境議題的倡議經驗。 [...]

「114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已於1月20日順利落幕,高中應考學生將於2月25日收到成績單,此刻正值同學選擇校系的關鍵時刻,為協助學生深入瞭解未來學習方向,國立東華大學於2月19日赴國立花蓮高中舉辦招生宣導說明會,由校長徐輝明教授親自率領各院院長及36位學系主管教師,依據學群分類,分為社會組及自然組兩場次,詳細介紹各學系特色與教學資源。 [...]

極受矚目的《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2025年舉辦第六屆,全臺大專校院共67校215件參賽,件數較上屆(171件)成長25.7%,競爭更加激烈。2月11日甫公布入圍名單,國立東華大學以「藍碳新生-海陸資源循環海洋牧場」計畫、及2023年永續報告書分別入圍「生態共好組」及「永續報告書組」。 [...]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與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於2025年1月13-23日以建教合作方式於太巴塱Sak Sak Kay遺址(花蓮縣光復鄉)進行為期10天考古發掘。Sak Sak Kay遺址鄰近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傳說中的發源地(現為太巴塱引靈祭祖儀場),附近曾發現石板棺、單石、有孔石板等遺物,本次發掘除希望透過考古發掘更加瞭解太巴塱歷史外,也由考古博物館第一線的考古專業人員指導東華大學學生考古田野發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