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城市與社區 Sustainable Cities & Communities

國立東華大學樂鄰小太陽社攜手佛教慈濟大學人本醫療社、花蓮縣明廉國民小學於9月7至8日舉辦「114年卡皮巴拉不拉多暑期育樂營」。在兩天的活動中,所有參與同學與學員共同進行精彩多元的營隊課程與特色活動,氣氛熱烈且歡聲笑語不間斷,讓每位參與的學員都能度過一段充滿愉快的時光。 [...]

喜訊再傳!國立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縱谷跨域書院)三年級的溫子謙同學以創新的「落葉資源再利用研究」實踐環境永續行動,榮獲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114(第四屆)永續力獎學金」。除獲頒10萬獎學金,並將參與為期12個月的Epoch School培力計畫。 [...]

仿生設計競賽為永續挑戰尋求解方,當人類面臨嚴峻的永續挑戰,我們是否曾想過答案或許就在身邊?國立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縱谷跨域書院)四年級温子謙同學,因應永續與仿生的跨領域課題,攜手二年級蘇同學,以及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大葉大學護理學系的兩位校外同學組成4人跨校團隊,在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悠娟教授指導下,參與由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主辦、新北市政府與台灣經濟研究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支持的第11屆「2025仿生設計競賽」,並以「女性避孕膠囊Contraceptive capsule」勇奪大專組仿生協會首獎! [...]

國立東華大學於2025年9月1-6日舉辦「垂直整合專題(三)-科技農牧與循環資源再利用」移地教學課程,不僅關注藍碳與生態復育,也將「在地文化走讀」作為核心學習單元。課程帶領學生走入澎湖的街道巷弄與漁村社群,讓青年學子親身體驗地方文化創意如何轉化為永續發展的驅動力。 [...]

臺灣文壇重要坐標與花蓮文學象徵的楊牧,以一生的筆耕築構起遼闊詩境。這位臺灣最接近諾貝爾獎的詩人巨擘,啟發眾多學者投身「楊牧學」的探索,其留下的豐厚作品,為無數青年詩人點燃創作的燈火。 [...]

國立東華大學朱景鵬副校長於2025年9月3日至5日率團訪問德國北部三所知名學府,包括布萊梅應用科技大學(Hochschule Bremen)、奧爾登堡大學(Carl von Ossietzky University of Oldenburg)及漢堡大學(University of Hamburg)。隨團成員包括國際事務處蘇銘千處長與劉力綺行政秘書兼任國際合作組副組長。 [...]

教育部「數位學伴計畫」自創立至今,已邁入第20年,持續致力於縮短城鄉教育落差,強化數位關懷,透過「大手牽小手」的教學模式,讓大學生與偏鄉學童之間建立起跨越空間的學習連結。國立東華大學自計畫初期即投入其中,至今已邁入第18年,長期致力於以教育翻轉偏鄉學童的未來,並培養具備數位素養與社會關懷精神的大學生。 [...]

為落實淨零永續與循環經濟教育,國立東華大學於2025年9月1-6日,結合多系所師生共同參與「垂直整合專題(三)-科技農牧與循環資源再利用」課程,展開澎湖馬公地區之移地教學與實習。此次課程聚焦海草床生態認識與藍碳碳匯效益探究,並結合海洋廢棄物與水產剩餘資材的循環利用,實踐藍碳復育行動。 [...]

國立東華大學於9月5日10時舉行「仰山莊車棚新建工程」揭幕儀式。本案工程係因應校內師生機車及自行車停放需求,並兼顧分流管理及宿舍區生活便利與安全環境之提升而規劃,共四期工程並歷經8年施工,業已順利竣工啟用。 [...]

國立東華大學辦理教育部計畫,為非洲學員辦理兩班跨國遠距教學課程,於2025年6月至8月期間,以「永續農業」為題傳授非洲國家最需要的專業知能提升,課程對象包括政府官員、公私營研究人員及農業從業人員,分享東華於自然資源研究的厚實成果,幫助其他國家達成「環境永續」及「消除飢餓」的目標,也為臺灣拓展國際夥伴關係。 [...]

國立東華大學永續發展中心里山里海辦公室執行長孫夏天博士後研究員9月2日接獲聯合國「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政策平台(IPBES)」的邀請擔任《第二次全球評估》(2nd Global Assessment)的領銜作者,這是臺灣首次有學者獲得此殊榮! [...]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8/28-9/1舉辦為期五天的先修課程「認識花蓮」,提供準大一新生能夠在開學前擁有機會,搶先一步來到學校跟隨幾位優秀教授,一同認識東華的特色和花蓮這塊好山好水,但並不無聊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