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工作坊
為推動臺灣高等教育發展永續校務治理、強化永續教學研究,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9所國立大學共同籌組「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每年透過舉行工作坊進行校務永續治理之經驗交流分享。2024年工作坊由國立中山大學主辦,結合高屏地區環境與產業現況,以及中山永續發展之學術特色,盼與聯盟學校共同推動高等教育之永續發展。
除聯盟學校交流會議,本次針對全球關注的碳權發展及大學USR推動等議題,邀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蔡宏政主任與天下雜誌調查中心熊毅晰總監,以「全球碳權趨勢」、「大學ESG發展觀察」為題進行演講,希望與聯盟學校成員共同關注碳權發展及大學社會責任,掌握未來永續趨勢。
國際碳定價趨勢知多少
為整合國內學術研究單位、政府公部門及在地產業進行連結與合作,中山大學於2023年成立全臺第一個碳權研究中心。中心負責人蔡宏政主任指出,近年因為氣候變遷導致的環境政治動盪愈演愈烈,《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 Report)就預測接下來10年內,全球十大風險都跟氣候變遷脫不了關係。然隨著永續意識漸趨成熟,近年碳排不再被大家視為外部成本,「碳排有價」成為全球共識。好比歐盟便在2021年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在內的55套案(fit for 55 package);臺灣也在2023年成立碳權交易研究所,並於同年12月正式啟動碳交易平臺,協助國內外碳交易、碳諮詢和相關教育訓練等。
雖然目前國際對於碳權申請有不同認證機構和類別,如果企業有心做碳中和,蔡主任建議可以掌握三大原則:盤查、減碳、驗證,也就是先做碳盤查了解企業碳排基線,再規劃減碳計畫,最後由第三方驗證機構確證。有聽眾提問大學該如何透過永續治理專案來回應碳權,蔡主任認為驗證系統的方法學牽涉許多專業知識和人力,是大學最好的施力點,建議大學應透過相關課程設計培養專業人才。
借鏡ESG放大USR影響力
天下雜誌自2019年舉辦「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不過早在2007年就設立以企業為對象的「天下企業公民獎」(前身為「CSR企業社會責任」調查)。天下雜誌調查中心熊毅晰總監表示,為了回應社會期待,企業投入ESG的時間相較於大學早很多,目前已有不少臺灣企業都畫出淨零短中長期目標和路徑,或許值得國內大學借鏡學習。此外天下雜誌每年固定出版《企業永續白皮書》,大學可以藉此了解現今永續趨勢。像是近年熱門的生物信用額度,熊總監認為未來重要性不輸碳權,大學可視校務能量來進一步研究與發展。
談到永續觀念的轉變時,熊總監觀察到如今「永續」不再是大眾陌生的詞彙,社會對永續的期待也從「net zero」慢慢轉變為「net positive」,意即不再把淨零視為待解決的「責任」,而是能帶給不同利害關係人的「福祉」。同時他也看見許多年輕一代有心投入永續工作,將它當作未來職涯發展選項,他因此十分鼓勵大學運用校內資源打造相關課程或學程。針對這點,不少聯盟大學代表都表示,學校已經或正在規劃相關學分學程鼓勵學生選修,也有開放給校外人士參與的證照課程。
聯盟學校交流會議 分享永續校務治理心得
本次交流會議分為兩大主題,主題一為「永續推廣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由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進行分享。主題二為「校務治理之永續評估指標規劃」,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進行分享。
中央大學永續發展暨社會責任辦公室江康鈺主任提到,中央大學創校歷史悠久,一直以來都把永續納入校務發展目標,近年更是透過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建置、能源智慧管理、資源循環利用(如綠色腳踏車)等行動,落實永續概念並推廣至全校;在大學社會實踐上則善用USR計畫資源,提升在地社區桃園復興鄉的環境和社會韌性。談到如何溝通永續的重要性?江主任認為不同單位都有自己的立場,但惟有認知「Sustainability always pays.」,永續才有落實的機會。
臺科大過去的社會實踐場域多半集中在國外或偏鄉,近年出於地方共好理念,加上希望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兼具的「π型人才」,因此打造「在地創生X行動學習」為主軸的城南學院,帶著學生一步步建構對地方的認知並展開行動。在跟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上,臺科大永續發展與校務研究中心邱建國主任表示,目前學校除了出版永續報告書、永續地圖,也利用課程和活動的辦理,像是已經舉辦兩屆的無限節,持續將永續概念帶入師生和鄰近社區中。
國立中央大學永續發展暨社會責任辦公室 江康鈺主任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永續發展與校務研究中心 邱建國副主任
有鑑於近年永續的內外溝通愈來愈強調量化數據,臺大永續辦公室謝宜桓助理執行長也帶來近兩年的執行心得。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蒐集量化數據的好處是可以瞭解校內碳排的基準點、建立淨零碳排路徑;此外對於說服校內高層投入資源,也是很好的溝通方法。然而量化數據蒐集不易,需要透過全校性的數位轉型,讓各個行政系統得以串連對接,這也是臺大下一階段的永續推動目標。
中山大學甫於去年獲得行政院頒發的國家永續發展獎,這次特別和聯盟夥伴分享學校如何由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簡稱校責中心)推動校內永續發展。校責中心陳志維經理說明,中山在社會實踐一直有「由下而上」的風氣,因此中心的任務就是透過各種法規制度的創新支持,鼓勵更多師生投入永續發展及社會實踐。除此之外,校責中心也相當重視內外溝通,早在教育部要求出版USR年報前就自主編製《中山大學社會實踐紀實-雄好交陪》,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和各界溝通USR實踐成果,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合作。
國立臺灣大學永續辦公室 謝宜桓助理執行長
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 陳志維經理
2025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年會將由屏東科技大學接手舉辦
除了講座和交流會議外,中山大學這次也邀請校友臺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林美吟理事長規劃「柴山獼猴生態體驗」,帶領聯盟夥伴實際進入台灣獼猴棲地,透過宣導台灣獼猴的正確知識,傳遞和獼猴和平共處的知識與祕訣,翻轉大家對台灣獼猴的刻板印象,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與獼猴近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參與的臺科大團隊成員提到「猴子沒有想像中大隻,觀察猴群生態很療癒,不知道自己過去怎麼這麼怕猴子?」實際感受高雄在地居民及中山大學師生,最具特色的日常生活體驗。
本次聯盟交流工作坊亦為中山大學永續月活動之一,未來各聯盟學校將持續進行深度交流,期盼透過各校永續發展特色,擴大臺灣高教社會實踐影響力,打造跨域共好的永續生態圈。